搜尋此網誌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認識 習近平

國情認知
認識 習近平

【批註:有人說習近平是集裝箱,肚裡東西多。希望他能帶領中國走上富強的康莊大道。
以下兩篇是內地早前對習近平的報導及介紹:平實、親近、細節更實在,相比附上的第三篇(台灣雜誌的專題文章更有實感。當中第二篇習近平從政履歷》資料齊備,中學老師尤其合用。】
 ---------------
《习近平: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0-10-19 17:11 作者:习近平、张恒

  最谦逊的自我评价
  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比較努力的人,还是一个能夠自己去提醒自己,約束自己,为了一個目标,去实施的人,而且現在还在继续坚持著。我也希望我一輩子能够坚持下去,做成我既定的、人生的事情,而這个事情,我觉得不多,最多就是這么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想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

  200311月,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接受央视的《东方之子》采访时,记者问他,如果现在对你自己做一个评价的话,你会怎么评价自己?他的回答。

  采访全文

  200210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调往浙江,仍然出任省长。短短一个月后,习近平又成为浙江省省委书记。无论是当省长,还是当省委书记,习近平始终都以平常心从容面对。

  张恒:从福建到浙江最开始是任命您当省长,有没有想到一个月以后,你就兼任书记了?
  习近平:没想到。
  张恒:一点都没想到?
  习近平:一点都没想到。

  张恒:那么当时你接到这样的一个任命的时候,什么心情呢?
  习近平:一定要做好,绝不能做不好。因为我做不好的话,不是我个人的事情,这是对浙江4600万人民的事情。组织上给你这么重要的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好这个工作,但是我们确实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又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曾经这样概括过习近平的从政之路,从陕北农村大队支书作起,在河北正定正式起步,在福建政坛走向成熟,而在将知天命之年,他又来到浙江,踏上新的征途。无论到哪里工作,他总是要求自己先做一个学生,他到浙江以后,马上展开了系列调研。

  张恒:你到任以后呢,一直沿袭了你在福建的作风,就是比较低调,而且从一开始,就进行调研,我想知道您都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样的调研呢?
  习近平:到一个地方呢,就是先做学生。再一个就是吃透情况,不要盲人摸象,所以我来了以后,就是尽量地跑。

  张恒:跑了多少地方?
  习近平:我讲就是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我来了以后这90个县市区,我现在才跑了69个。
  张恒:9个月的时间已经跑了69?
  习近平:本来可以更快一点,但是现在要掌握一些节奏,反正一年肯定能跑下来了。

  张恒:在调研过程中有没有让你特别难忘的事情?
  习近平:在浙江来讲呢,我还是对这里的民营经济发展,还是赞叹不已的。浙江这个地方,靠老百姓的聪明智慧,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园地里奇葩,这里的各类专业市场成交额,在全国都是最多的,让我感觉到确实是这里的一个特色,也是这里的一个优势,我们要把握好它,弘扬它。

  不到一年的时间,习近平的足迹遍布了浙江全省,为了更好地弘扬民营经济,他迅速确定了浙江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了主动接轨长三角,打造生态浙江、文化浙江,发挥深海资源优势等八大举措2003321号,浙江省府路开出了一个长长的车队,行驶方向——上海、江苏,习近平以他一贯的谦和姿态,主动接轨上海、江苏,提出了一个攀龙附凤的说法,打造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以谋共同发展。

  张恒:在今年的三月份,就在您的推动下,做出了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事情,就是主动和上海接轨,当时你带了多少人去?
  习近平:我们也去了有上百人吧。
  张恒:上百人,都是些什么人?
  习近平:都是地市委书记,然后厅局委办,再加上有关的方面的一些同志。
  张恒:这么庞大?
  习近平:这已经是最大的队伍了,以后也不可能有超过这样的规模的出行了。目的就是说统一认识。不虚此行,人家形容三个地方,说上海飞跃太平洋,江苏它的这种底蕴是深如玄武湖,浙江的精神就是钱塘江上弄潮儿,就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有机一体化构成,将是相得益彰的共同发展。而这个地方发展,对全国来讲,它又可以带动整个沿长江产业带。

  张恒:您当时去之前是说,到上海和江苏是攀龙附凤去。
  习近平:攀龙附凤
  张恒:那么浙江是什么呢?
  习近平:比翼齐飞吧,应该说,浙江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了,浙江也有我们的优势,也有我们的强项。但是我们在引进外资方面,跟它有差距,我们要学习借鉴。

  张恒:去这两个地方,等于是开一个好头,后来怎么样能够真正地接上?
  习近平:其实这些工作,一体化的工作,都是客观在形成着。那么通过政府的搭台,推动。过去就有这个机制,现在这个机制就更加高层,更加全方位,那么这几个月看下来呢,效果是显见的。

  19852002年,习近平在福建的17年间,历任厦门市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等职,有人说,他的17年已经和福建的发展密不可分

  张恒:其实您在福建呆得时间不短,整整十七年半。
  习近平:十七年半。
  张恒:心里舍得吗?
  习近平:感情这种难以割舍是可想而知的,而且我觉得已经是不解之缘吧,肯定我一辈子都跟福建联系在一起。十七年半,也是我最好的年华啊,我是当时人们说是三十而立,我是32岁的生日是我在厦门当副市长履新的时候渡过的。就是那一天,厦门市领导说给你接风,你今天上任了。我说今天恰恰是我的生日。

  张恒:在福建的这17年,你自己认为骄傲的业绩是什么?
  习近平:王婆卖瓜,我很难说哪一个是我自己骄傲的业绩,因为每一个业绩,都是集体创作,没有说哪个是他个人的。而且一件事情的完成,它毕其功于一役,这一役它也是,甚至是若干年,甚至是若干届才能完成的。

  外界评价习近平性情谦和,为人平易,但是做起事来却毫不含糊,甚至颇有铁腕风格。1988年,他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经清查干部违规私建住宅的问题,被他列入调查的干部多达2000多名。

  张恒:您给大家留下了印象是为人很谦和,而且很平易近人,那么通常这种谦和、平易近人,这说明您的性格是温和的,那您有没有震怒的时候?
  习近平:也有,这种震怒呢,我想它是两种情况了,一种真正是有感而发,不可自抑,怒发冲冠,自然地发了。另一种,有一种情况那可能还是理智的选择,这个时候,拍桌子是必要的,拍桌子比不拍桌子好。不拍不足以震慑,不拍不足以引起重视。

  张恒:那你在宁德治吏,是不是算是一次理智的震怒?
  习近平:也有这种成分,我在宁德主要是清房嘛。当时宁德的干部占地建房比较普遍,老百姓看到这些盖出来的房子,看得见的腐败,很有气。
  张恒:涉及多少人?
  习近平:几千人吧。
  张恒:可是涉及这么多人,几千人,到底动还是不动,自己心里有没有掂量?
  习近平:我就问当时的一个纪委副书记,我说你觉得老百姓意见大不大,群众意见大不大?大。是不是一个当前影响积极性最大的问题?他说是。我们将近300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二三千人该得罪?他说那当然是,宁肯得罪这二三千人。我说那咱们就干,要干就干成,义无反顾,开弓没有回头箭。

  张恒:事后就是这些被处理的干部还恨你吗?
  习近平:对我没意见,而且我走的时候,也还是难分难舍的。因为我觉得他们觉得我确实不是为了自己,我跟他们无怨无仇的,我就是来讲一个公道,我们干部不要去伤害人民的利益。

  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习近平为官的一个准则,这种想法来自于家庭的耳濡目染。很多人都知道,习近平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习近平从小接受的就是革命教育,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张恒:那时候你们家庭的生活还是比较优越的是吧?
  习近平:这么讲吧,就是衣食无忧,但是我父亲对我们的要求,使我们过得非常简朴。
  张恒:怎么呢?
  习近平:因为你像他一个月的工资是四百块钱,当时毛主席他们也就这个工资了,我们本身平常穿的衣服,且不说补丁落补丁,而且都要穿兄弟姐妹的衣服,哥哥的交给妹妹,妹妹的交给弟弟,我比较惨的就是上面有四个姐姐,只有一个哥哥
  张恒:那你穿你姐姐的衣服?
  习近平:所以大部分穿姐姐的衣服。
  张恒:花衣服?
  习近平:花衣服,花鞋子,我绝对不干,但是也不得不穿。逢年过节了,我们也都去参加一些晚会,到人民大会堂,到天安门上面,工作人员说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破衣褴衫的?懂的就说这是习家的。那小时候受教育就是革命教育,逢年过节回家了,因为我们是住校,逢年过节回家了以后,先是一溜,子女站在墙根上,接受他的训话。

  张恒:他怎么跟你们训话的?
  习近平:也就是讲他自己怎么参加革命,你们今后一定也要革命,革命是怎么回事,一个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有的时候很想去玩一玩,很不耐烦,但是也不敢不听,这些东西也就潜移默化。

  习近平的童年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渡过,而他的少年时代更与父亲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文革期间父亲被打倒,年仅16岁的习近平就被迫前往陕北插队。这是他在厦门时回到陕北拍摄的照片,那时他和这些朴实的老乡成为朋友,这段经历成为他永远难忘的记忆,也成为他最宝贵的一笔人生财富。

  习近平:我几乎那一年365天没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刮风我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因为我那个时候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我不换肩的。

  张恒:后来你当了大队的支部书记?
  习近平:而且据我了解可能是29000北京知识青年在延安,我是第一个当大队支部书记。
  张恒:这种历练对你今天有什么影响?
  习近平: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

  正是有了这种经历,之后的工作,习近平一直坚持走到群众中去,1975年上清华,1979年任当时国防部部长耿飙的秘书。三年以后,主动要求去河北正定工作,从那以后,他正式踏上从政之路。

  张恒:从被迫下放当知青,到你自己主动地选择要到正定去,你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习近平:有关系,就是从自在到自为了,我确实开始去我也不是共产党员嘛。那我从陕北出来,我已经是一个经过一些历练的共产党员了。过去讲信仰,好像是一种很虚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当时那一代青年成长履历就是红卫兵时代跟着激动,那是一种情绪,那是一种氛围;到了文化革命理想破灭,最后变得甚至是一种虚无的。最后在那种年龄段,以及在那种时代变成是一种叛逆性,或者说是一种批判主义色彩,最后看书呢,都是批判地看,看那个社会都是批判地看,其实自己呢,钻进去再走出来,最后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一生要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个理念它是从这么一个过程建立的,不是一个很一帆风顺的一个理想的成长的过程,它是一个坎坷的成长过程。但是我觉得被动到主动,但这个时候是扎扎实实的,真正是自己的,不会受别人的影响,在关键时刻是经得住考验的。

  张恒:自从你到正定开始,你走上了从政之路,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和你父亲的这种交流是不是也很多,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习近平:我跟他的共同语言更多了我觉得在我这个一生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种人,一种就是革命老前辈,一种就是我那个陕北老乡,他就是总是觉得我应该在群众中,不要脱离开群众。你可能有的时候很高明,你的看法高出群众,但是群众一时不理解你的看法,也没有跟着你走,你怎么办?你是走你的路,脱离开群众,还是跟着群众一起走,你应该选择后者,他们愿意跟着你走,否则虽然你对了,你们感情也是疏远了,他也不会跟你走。

  这些话,深深地影响了习近平,由此他从一个大队书记,县委副书记,一步步扎实地走成一个省委书记。现在为了更好地打造长三角经济带,一系列连通沪苏浙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面对这一切,习近平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发挥浙江的现有优势,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全面发展浙江经济的八大举措。

  张恒:像这八大举措,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发展。那么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这种继承和发展,你觉得很重要吗?
  习近平:两个都必须坚持的,我们现任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工作的,很多事业他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他是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才能实现的。你再好的主意经不住折腾,那么我们在做前人所做的事情,我们希望后人也接着我们的事业干下去。
  张恒:其实发展也就是超越?
  习近平:形式在发展,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有很多的新的任务,新的课题,又需要我们去破题,所以这两者都是我们为政者必须结合的。

  张恒:如果现在对你自己做一个评价的话,你会怎么评价你自己?
  习近平: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比较努力的人,还是一个能够自己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为了一个目标,去实施的人,而且现在还在继续坚持着。我也希望我一辈子能够坚持下去,做成我既定的、人生的事情,而这个事情,我觉得不多,最多就是这么一件事。

  张恒:什么?
  习近平:我想就是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
  就是想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现在习近平的系列调研还在继续。

来源: 中央电视台 | 来源日期:0 | 责任编辑:王科力 
----------------
《习近平从政履历》
2007032911:09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郭天中/

  习近平是习仲勋之子,习仲勋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虽出自高级干部家庭,但习近平政治历练非常完整,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层做起。
  一名采访过习近平、对其非常熟悉的媒体人士说,1969年,由于受父亲被打倒之累,不到16岁的习近平被迫前往延安市下属的延川县农村插队。
  由于工作积极,在当时到延安插队的近3万名北京知青中,习近平很快成为当时第一个当生产大队支书的
  多位与习近平接触过的人士表示,对这段经历,习很喜欢提起,谈他过去当知青的事,可能觉得那对他的人生影响比较大吧。
  当上大队支书不久,习近平进入清华大学读书。1979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即步入仕途。
  他先是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的秘书。1982年,出任中共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
  1985年习近平离开河北正定,来到东南沿海,在厦门,他第一次走上市级领导岗位,年仅32岁。
  有人曾这样概括习近平的从政之路:从陕北农村大队支书做起,在河北正定正式起步,在福建政坛走向成熟。
  习近平平时常把苏东坡在《晁错论》中的一段话挂在嘴边: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主倡有限政府

  福建17年是习近平从政履历上的浓重一笔。积累了地方各个行政层级的工作经验。
  用习近平自己的话说,从河北到厦门,32岁进入特区,这一步是一个很大的跨度。 在以后的17年里,他主政宁德、福州等重要地区和城市,并在1999年升任福建省长。
  我当时很踊跃地到厦门来啊,就是想来尝试对改革的实践、对开放的实践。习近平曾谈及他到厦门的初衷。
  据跟习有过接触的福建人士透露,在福建期间,他引进台资的力度很大,在他任上,全国第一座台商会馆——厦门台商会馆竣工并开始招商。
  习本人对这段经历很看重。他曾坦言,那是他第一次亲历城市的管理和发展,加上特区工作无经验可鉴,在厦门的三年是最艰苦的学习过程:在厦门工作的3年,我感受很深、获益很大。应该说,这3年的特区工作历练,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在福建主政期间,习一直倡导闽台合作。他曾在很多场合提及,闽台合作是篇大文章,必须做好。据有关人士透露,在对台经贸合作方面,习近平的作为颇受高层认可。也是在那个时期,习近平提出了政府要建设有限政府、提供有效服务,有所为有所不为,做那些不错位、不越位、不空位的事情。

  如何看待民意

  1990年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在福州市委大院里,4个大字——“马上就办十分显眼。习近平曾向媒体解释:“‘马上就办不光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人们审慎地作出最快反应。每个人都有这种敏感,福州的事业才会保持年轻。在传媒眼里,习近平是位改革人物,有时代感、思想解放。
  除了在厦门和福州两个主要城市任职外,习在宁德地区的反腐工作曾名震一方。当时习近平是宁德地委书记。宁德属经济落后地区。按旧习俗,盖房、修坟、娶媳妇被称为人生三件大事。习任前的好几年,很多干部盖房缺钱,就以权换钱。习到任后,确定把敢于碰硬,敢攻难点,抓反面典型,拔钉子户作为查处的突破口,以铁腕之力刹住了这股建房风。
  这里有一个谁得罪谁的问题,你违纪违法占地盖房,为一己之私破坏了党的权威和形象,是你得罪了党,得罪了人民,得罪了党纪国法,而不是代表党和人民利益查处你的干部得罪了你。习近平在地委工作会议上这样说

  浙江仕途

  200211月,49岁的习近平不再担任福建省长,开始出任浙江省委书记,达到新的政治高度。
  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领导制定出让浙江在经济上与上海一争高低的八八战略,得到普遍支持,被认为是其主政浙江的一大政绩。
  中央实施宏观调控后,浙江经济曾一度陷入生产缺电、建设缺钱、招商缺地的困境。习近平再次果断出击,采取了倒逼机制,通过拉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大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使浙江去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了13.5%以上的增幅。
  此外,在浙江,习近平非常注意维护中央权威,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解决民生难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次获任上海市委书记时,这一点被中组部部长贺国强突出提起。
  与习近平有过多次接触的一位中央驻浙单位负责人说,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而习也确实践行了这一原则,他接任省委书记,9个月的时间就跑了69个县(市、区)
  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浙江省曾专门为四套领导班子配备律师顾问团,陪同下乡接访。在习的倡导下,浙江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连续4年分别到42个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县市区,采取公告的形式下访。
  一名曾多次陪同习近平等领导下乡的杭州律师回忆了一次与习近平一起钻矛盾窝(习近平语)的经历。
  2006816日,习近平赶到衢州市衢江区工贸职校。当天设立了土地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及反腐败、涉法涉诉等15个来访接待室。
  由于事先已通过当地新闻媒体播报并张贴了公告,当天赶来的民众几乎挤满了临时设立的接待室。
  无论是从40多公里外赶来的山民还是老干部,习都亲自接待。仅当天上午,习书记和整个接访团就接待了300多人次的来访群众,当场解决了70多个问题。这名律师回忆说,虽然他是法学博士,但遇到不懂的,他仍会很直接问我们。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自2002年担任浙江省第一把手,浙江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在其治下有了长足进步。

  低调而善于交际

  此前,传媒界对其亦印象良好,习被认为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但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他似乎知道自己身份敏感,表现极为低调。
  35日下午,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全体会议上,习近平中场起身上洗手间,后排记者座上近半记者离席在会场门口等候,习近平见记者提问,只是报以微笑。

  谢谢对浙江的关注,我不接受采访。本报记者一次追至电梯口,一次追至代表团驻地广西大厦门口,习近平都拒绝受访。
  但在私下场合,他依然被认为善于交际和善于学习,早年曾与习近平多次接触的一位归国留学生,对习的这个特点同样印象深刻。
  他回忆说,1980年代中期,他在厦门大学读书期间,曾有幸多次承担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的英语翻译工作。
  在一些会见外宾的场合,习的年轻一度令人惊讶,那时才30岁出头,我第一次接过他的名片,吓了一跳,那个时代特区领导可以这么年轻的,几乎没有。
  这名留学生在远赴美国期间,又曾接待过作为福州市委书记赴美考察的习近平。在一些甚为专业的公司法律介绍会上,他注意到,习总是端坐第一排,从头至尾,埋首记录,而且特别爱问问题,从不惧尴尬。
  随后的几年里,无论习职位多高,他每年春节都能收到习近平越洋寄送的新年贺卡,这一习惯保留许久。在政府高官的位置上能这样做,足见他心细和善于交际。(记者 吕明合 赵 蕾 柴会群)
 ------------------



【批註:文是台灣雜誌的專篇報導,角度及用字是台式的,讀時有點不習慣;部份細節是否真實也待考。然而,於習近平的一生,算是從頭到尾說一次,不妨也一閱。】
  ---------------------------

習近平 … 2012中國接班人、亞洲最有權勢的人
商業周刊第 1246p 2011-10-10  撰文者:呂國禎

 習近平,這個名字,你一定要認識。
CNN 曾經清楚的表達:習近平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領導人?習近平的政治觀點尚不得而知。
《經濟學人》也所知有限:即使中國已經逐漸融入世界,習近平是如何爬到這個位置的,對於外界來說仍然很神秘。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指出:在官方的簡歷之外,人們對習近平的具體思想、他本人,和他的同伴可能會採用何種與現在領導人不同的方式管理中國,所知甚少。

就在各方無法完整描述他的情況下,這樣一個關鍵的陌生人,他卻即將成為未來十年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人。
而且,還不止於亞洲。各家的評論分別提到,十年後,中國將成世界上國力最強的國家,包括建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經濟學人》預測,中國 2019年將成世界經濟龍頭;人民幣十年內(2020年)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到 2015年,中國百萬富豪將掌握八兆七千六百億美元,占亞洲 GDP 一半。
這些影響力,都將在習近平十年中國國家主席任內完成。
 十月一日,中國國慶的各項慶典活動,成為迎接習近平粉墨登場的一個大舞台。美國副總統 拜登(Joe Biden)來訪,接見他的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南非副總統 莫特蘭蒂(Kgalema Motlanthe)與中國高層會談的也是習近平。這預告著,中國改朝換代時代來臨了,因為明年中國共產黨將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現任國家主席、總書記胡錦濤兩任十年的任期結束了。
明年此時,習近平將正式登上中國第一的寶座,現在的他,已按部就班走昔日胡錦濤的老路,接下國家副主席、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等三個職位於一身,全面接掌黨、政、軍要職,逐步走向中國最高領導人的位置。
十月一日,來自各地的八十萬人湧向北京慶祝中國建國六十二週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一張巨幅的孫中山照片,就矗立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毛澤東紀念館正前方。因為今年剛好是辛亥一百年(中國稱辛亥百年,絕口不提民國百年或建國百年),這意味著兩岸關係在一百年之後,即將展開新的局面?
對於台灣來說,更有必要認識這個人。
ECFA 的黃金十年執行高峰,將會出現在習近平執政時期。中國要不要多買一百萬片面板?虱目魚採購會不會再加碼?四分之三的台商海外投資集中在中國,未來中國政策會怎麼走?八成的上市櫃公司在中國有投資設廠,中國會持續改革嗎?兩岸會持續和平嗎?習近平是什麼樣的人,會不會下達命令撤飛彈?兩岸領導人會不會碰面?
一連串的問號,都讓我們不得不去還原習近平的人格與風格,做為我們未來在經商、投資、置產、就學、旅遊,甚至要不要開戶存人民幣的重要依據參考。

家世好:出身權貴家庭
中南海長大,自幼就看過大官雲集
商周採訪團隊,回到習近平的原點,從他外放任官的起點廈門,一路跟著他從政的軌跡,北上來到北京,探尋習近平從地方到中央領導核心,他走過哪些路,做過哪些事。
五十九年前,北京政壇發生了一件大事:「五馬進京」。毛澤東為了加強中央領導力量,把分管在五大地方的中央書記調到北京任職,這五個人是俗稱東北王的高崗、西南王的鄧小平、中南王的鄧子恢、華東王的饒漱石、西北王的習仲勛。
跟著習仲勛一起進入中南海(中國中央政府在北京所在地與生活地),是即將出生的兒子習近平。1953年習近平出生在北京,祖籍是陝西富平縣,他的出生不平凡,是王侯將相門閥,是當時五億人民中的頂尖之家。所以回憶幼年生活時,習近平曾說,小時候常去中南海的禮堂看戲看電影,也常去人民大會堂參加慶祝會。
就連習近平念的學校,也是黨軍高幹子弟雲集的「八一」學校,是一所寄宿制的中小學校。鄧小平、葉劍英、薄一波等中共黨軍頭頭的子女,也都在「八一」學校就讀,習近平可說是共產黨的八旗子弟、紅色貴族。
今天的中國人民則給了這一批建國元老子女一個新的稱號:太子黨。
跟江澤民、胡錦濤這些第三代、第四代領導人不同,習近平是中國第一個在中南海長大的領導人,他自幼便見過大官雲集的慶典與活動,在中南海的共黨領導家庭中串門子長大。
但他卻也比別人更早體驗官場的殘酷,習近平有這樣的父親,人生應該就是從此不凡,但一場大風波,卻讓習近平經歷一場長達十三年的苦。
1962年,共產黨掀起一波波權力鬥爭,無數黨國元老淪為階下囚,被整肅的也包含習仲勛,他從國務院副總理被打成了反黨集團,被監押在北京衛戍區,習仲勛一家也從中南海搬到一所胡同小院。

吃過苦:曾被下放勞改
當七年農民睡土坑也吃不飽
那一年習近平才9,突然見不到爸爸的習近平與弟弟習遠平,拚命追問爸爸怎麼不見了,只見媽媽齊心常孤坐流淚,後來連齊心都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幹校去勞動。
從太子黨變成反黨份子,年少的習近平早早經歷了中共高層政治的翻雲覆雨、人間冷暖的巨變。19665月,更嚴厲的挑戰來了,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習仲勛遭受批判鬥爭、被紅衛兵從北京抓到陝西遊街示眾十餘次。
習近平因父親也被抓到中央黨校集中關押審查與挨打。接著,毛澤東又發動知識青年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年僅16的習近平下鄉勞改。
什麼是無情?習近平本來想到父親的家鄉陝西富平縣習家莊去插隊務農,想投奔父親的親戚們,但是親戚們因為怕沾上「黑派份子」和「反黨份子」的關係,都不敢收留他。
進退兩難的習近平,只好找陝西省的「知青辦」要求到父親曾經工作和打過仗的地方——延安。從昔日的紅色貴族,改睡在土坑上,臭蟲虱子到處是,咬得習近平身上都是紅紅的水泡和血痕。到農村只能吃雜糧、包穀、瓜菜代(編按:中國1960年困難時期的代食品充饑措施,以瓜果、蔬菜代替糧食作為主食)。當了七年農民,很難吃到肉。有一次發給他幾斤豬肉,習近平拿起刀,割下一塊生肉,就迫不及待放進嘴裡,邊吃邊說:「真是太香了!」
一個普通的16歲小孩,趕下農村就能跟貧農一起吃苦,是不太可能的。更何況是生在權貴家庭的習近平。他馬上犯了第一個錯誤:拿麵包餵狗。他當時從北京帶麵包上火車,到了陝西後,麵包已過期不能吃了,習近平只好拿來餵狗,沒想到這一幕被農民看到,麵包這麼稀奇的東西,竟然拿來餵狗。
於是習近平在百姓眼裡竟留下不愛勞動的印象,才待了幾個月,受不了苦,就逃出農村,回到北京。那時文化大革命還在進行,習近平一回去又馬上被發現,被抓去強制勞動,每天挖溝和鋪設下水道。眼看文革還在進行,想要有出路還是得回農村,於是,他下定決心再回農村。

搏翻身:苦中立志從政
爭取入黨超過十次,終被批准
他曾這樣說:「我能幹活,我幾乎那一年365天沒有歇著,除了生病。下雨颳風,我在洞裡跟他們鍘草,晚上跟著看牲口,然後跟他們去放羊,什麼活都幹。身扛兩百斤麥子走幾十里山路,臉不變色不換肩;力氣大,全村青壯年誰也摔不倒我。」一邊勞動,習近平爭取翻身的機會,前前後後爭取加入共產黨超過十次,終於在1974年被批准入黨,並在該年冬天被提升為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
新加坡前總理 李光耀的智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薄智躍說,從中學生變成一個大學生,從逃走到得了當地農民與群眾支持,這段時間也剛好是習近平人生的成長期,從小孩變大人,他是在苦難中養成他的人格,有堅韌的個性與不畏懼下鄉吃苦。
1975年,文革接近尾聲,當初下鄉的學生紛紛回到大學,習近平也被推薦讀清華大學。
接下來一段時間,習近平在清華大學化工系畢業後,到了中央軍委辦公廳,擔任當時國防部長、政治局委員耿飆的秘書。19829,習仲勛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再度回到中國權力核心,習家又一次迎來了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

顯身手:站上開放前線
幫福建招商引資,卻不留名邀功
19856,習近平從河北的縣委書記被調升為福建省廈門市委常委,也就是副市長。當初的福建是改革開放的前線,招商引資的時代來了,習近平就是在那樣的時代到福建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海滄計畫、漳州電廠,緊接著是蜂擁而至的台商,習近平在那樣的時代到了福建。
這是現任中國國家主席 胡錦濤、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都沒有的經歷,習近平站上了改革開放的第一線,也開始了他長達17年跟台灣人接觸的台灣工作。
到了福州才是習近平大展身手的時候,我們看到勤快、果斷與魄力的習近平,可是又同時極度內斂與沉穩低調的權貴子弟。
當我們抵達了福州,回顧習近平當初規畫的福州與今天的對比,老城區變成了熱鬧的老街,閩江第三橋梁也完成了,福州成了汽車生產重鎮,更是賓士車在中國兩大基地之一。
福州下轄的福清,成功引了印尼華僑 林紹良以及台商投資其中光是電腦螢幕產量就居世界之冠。如今這些成績都在,唯獨少了習近平的題字,在福州福興工業區設廠的福華紡織董事長 陳建男說,習近平只做事情、不張揚,福興工業區就是他開設的,卻不搞個人宣傳。
中華汽車前總經理 蘇慶陽說,如果沒有習近平大刀闊斧解決土地、水電與人工問題,一個涵蓋車廠、周邊零配件企業的東南大汽車城,不可能這麼快完成。但留在東南汽車城上的題字也不是習近平。
所以中國政壇這樣說,習近平在福建無大功也無大錯,甚至還犯了小錯誤,例如在1990年代就為兩岸三通做準備,蓋了福州長樂機場,設計規模太大,導致營運初期四年虧損人民幣十一億元。
 當時被時任總理的 朱鎔基批評:「沒有必要一省搞兩個機場。」但,等到我們今天再到福州機場,已經不敷使用、需要再擴大規模。
這是習近平的個性與主張,他認為「笨鳥先飛,滴水穿石」,只有沒能力的人才會強出頭。這樣個性,讓習近平在中共的十五大,以吊車尾的方式進入中央委員,差一點沒辦法搭上接班列車。
薄智躍說,中國考核領導人不是只看成績,而是要看時間、寬度跟完整性,歷練多久、管過多少、做過多少事情才重要。對比早早出名的重慶市委書記 薄熙來,或共青團出身、原先被看好接班的國務院副總理 李克強,習近平用滴水穿石的硬功夫後來居上。
但在中國官場這還不足以勝出,權術更重要,這是台灣歷史評論家 公孫策對習近平的看法,他認為出生權貴跟懂得拉攏各派系,都不是習近平勝出的原因。習近平像明朝中興大臣 張居正,聰明絕頂且擅長權術,處理事情不硬來,像拉鋸子,拉不動就往回拉,拉回來再推出去,再硬的木頭也會斷;今天的中國官場就是如此,集體領導、派系林立,硬拉鋸子就會斷,反而出事。

進核心:前進上海政壇
謹慎處理貪污案,化解胡、江心結
2007年,習近平機會來了,上海前市委書記 陳良宇因貪腐案下台,之後各方人馬角逐,政壇更傳出了所謂第三代領導人 江澤民的上海幫,跟第四代領導人 胡錦濤對於上海人事不同意見的傳聞。
這是習近平接班考驗之戰,他在意外聲中接任上海市委書記,必須收拾陳良宇的殘局,當時上海各界人心惶惶,擔憂還會掀起更大的風暴,有更多人會被抓與下台。
結果習近平一來先是召開了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先表態擁護胡錦濤的黨中央,然後選出了上海的官員,結果是原班底幾乎不動,對於上海幫的追查懲處最高就止於陳良宇,風暴也不再擴大。完成了胡錦濤要求和諧的目標,不再對上海幫動手,也讓江澤民滿意。
中國最近一首名為〈官場基本功〉的新民謠云:「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無事就是本事,妥協就是和諧。」能在驚濤駭浪中行舟向前,習近平的官場基本功相當的強。
私底下的習近平,是度過了一波又一波驚濤駭浪,剛剛抵達上海,上海負責住房的官員給習近平安排一幢獨立的三層英式花園洋房,總面積約240坪。而中共高級幹部住房準則規定,省部級官員住宅標準約為75坪內。習近平匆匆看了一眼,說:「還是留給老幹部休養用好,」便掉頭而去。
一次赴浙江出差,幹部接待人曾勸習近平坐黨和國家領導人專用列車去,他笑笑,坐公用規格的車子走。
《華盛頓郵報》對他的觀察是,人們對他的印象停留在福建和浙江兩省時期:務實、嚴肅、謹慎、刻苦、腳踏實地、低調;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人,好像是對高官的那些排場不感興趣的人。

坐大位:手腕軟硬兼施
得到中國廣大支持,也將影響台灣
習近平在上海七個月零四天,公開露面就是四平八穩的官話、套話,沒有風采,沒有亮點,但也絕不會有錯。這就是公孫策說的張居正權術,在拉鋸之間滿足各方利益,也把中央交代的事情給辦好了,而且也不給政敵任何做文章的機會。
習近平卻不是軟弱只懂得派系利益,他遇到該強硬的時候,照樣強硬2009211日,習近平在墨西哥會見華僑代表時說:「在國際金融風暴中,中國能夠基本解決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已經是對全人類最偉大的貢獻。」他說:「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這句話道出今天中國民族主義自尊高漲的心聲,在中國得到廣大的支持,但也差點造成國際風波。卻也看出了習近平的另一面,在官場上擅長權術與拉鋸,對國際事務卻是強硬寸土不讓;習近平是能軟能硬。
這樣一個人,吃過苦、磨過難;家世好,人低調;表面軟、骨子硬,在台灣問題上,在兩岸互動上,我們都將和這個人打交道;現在只是剛開始認識他,他真正接下大位,實際做出兩岸問題決策之後,我們才有可能更了解,未來十年,我們將面對的是怎樣一位中國領導人,以及台灣的下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