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有史以來最好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奧巴馬

重返亞洲的奧巴馬

【批註:除駐軍澳洲外,美聯社有以下報道:希拉蕊承諾美國將在明年某個時候再向菲律賓提供一艘巡邏艦,而且「幾乎完全免費」。
還要補充,為什麼可以免費呢?因為這將是一艘於六十年代,從美國海岸巡邏隊退役下來的舊船。美國就以一艘爛舊船的成本,便可指揮菲律賓在海南滋擾中國!

傳上以下三篇專欄文章,不是要煽動粗糙的民族情緒,而是不要低估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的好戰本質──也是美國人的本質。基於「文明的衝突」(美國人自感全世界都要聽他的)、不做第二的幼稚特性,卻擁有超強的軍事力量,再加上美國國內失業率高企卻碰上大選年,為了轉移視線,過於理性地認為奧巴馬不會以「特異」的軍事形式干擾東南亞(劍指中國),可能是對形勢過份樂觀的判斷。

此外。近年華文媒體怪現象頻出,不少香港記者或時評人都拿了美國的基金去美國「進修」(當中鳳凰台便有幾位,如閭丘露薇、鄭浩),「學成」回來後忽然都成了「美國通」或「美國代辦」,經常發出怪音──不是拒絕不同觀點的問題,是他們的邏輯、立論方法都有點蠱惑
----------------------
美國須回歸和平   梁建鋒
http://editorjoe.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18.html
Friday, November 18, 2011   總編會客室

  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派出海軍陸戰隊長駐澳洲,並且說美軍的最新首要任務是在亞洲區展示實力。自二次大戰之後,美國已經有重兵定點駐守在南韓、日本和菲律賓,而這次在澳洲建基地,是為了利便美軍能更迅速介入南海可能出現的軍事狀況。
  一些華文媒體評論員,經常否定「美國圍堵中國」的說法,認為是中國人過於敏感,錯怪了美國。而事實上,奧巴馬上台後在亞洲區的連串動作,圍堵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需要爭論的話題,而是中國無法迴避的嚴峻挑釁。
  在那些崇美派眼中,美國是世界和平的守護者,也是普世民主自由的倡導者。因此,美國的所有國際行動都是正義的,都是出於善意的。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美國在歐亞戰場上無可置疑是為世界和平而戰;但與此同時,二戰的勝利也讓美國墮入一個越來越無法自拔的霸權深淵。就是美國政府認為自己有責任和道德權力去監管世界秩序,因而形成了美國直接介入和干預全球各地事務的慣性。這種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觀,促成為美國自視為必然的世界領導者。
  因此,美國的國家安全概念完全不能用常理來解釋,一般國家的國防是用來維護國境的安全,而美國國家安全概念是全球性的,追求絕對的軍事優勢。不但如此,因為擁有天下無雙的強大軍事打擊能力,使美國較任何一個國家都容易使用武力解決政治問題和奪取經濟利益。美國在中東的作為不必贅述,眼下奧巴馬的重返亞洲戰略,很像似在亞洲複製另一個中東。
  以德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從二戰時期的仁義之師,美軍已經變成為單純保衛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軍隊經濟、政治和軍事三位一體;一個窮得快要破產,卻不願意放棄享受,而手上擁有強大武力的國家,無疑是地球上一枚超大型計時炸彈。美國必須回歸和平道路,放棄唯我獨霸的心態,學習與世界各國平等和平共處,這才是美國應負的國際責任。
----------
勿自我陶醉   梁建鋒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1   總編會客室

  香港新聞評論員鄭浩日前在節目奮力為美國積極推動的「環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辯護,提出所謂「七問」來說明美國推動TPP並不是針對中國。這位評論員在節目中展示了一份厚厚的TPP文件,說國內一些評論員甚至外交官過於感敏,未了解TPP實質內容便妄作評論。
  近幾年在華文傳媒圈出現一種現象,就是多了不少以中文替美國說好話的評論員。就以「七問」來解說TPP評論員為例,他舉出文本內容作為論說根據。正所謂「有所本」,應該是做分析功夫的基本,但分析國際政治,如只是依文件逐字逐句的論述,卻有很大機會迷失在文字森林之中。文本離不開官腔,美國出兵伊拉克的官方文件都是理直氣壯的。北約聲稱依聯合國決議案保護利比亞平民,依文本看也是十分人道的,但實際行動卻是出動戰機轟炸走投無路的卡扎菲部隊。
  談到TPP,鄭浩基本上是認為美國只是因經歷金融海嘯,為了促進自己的經濟,而沒有針對中國的意圖,中國不必反應過度。鄭此說法多少有些自我陶醉的味道,完全沒有從全局來理解TPP。
  於2005年由四個小國協議建立的TPP,美國為何在2009年要強勢加入,並且高調聲明要主導協議的談判呢?鄭主持認為是因為美國要改善國內經濟。可是,亞太區不是已經有亞太經合會議嗎?再者,美國長期作為第一大經濟強國,與亞洲區的貿易本來就已經有成熟的經貿關係,若單純為了增加美國出口,有必要經過冗長的談判搞一個新的亞洲區貿易協議嗎?正如鄭浩在節目中所說的,目前要加入協議的國家越來越多,談判也變得更加複雜和費時。依此說法,這遠水能救美國的近火嗎?
  過度熱心為美國說好話的評論員,忽略了協議的「談判過程」本身可能就是美國鵲巢鳩占TPP的主要原因。談判是國力的較量,美國商務代表於2009年向國會報告時便直言,要在TPP彰顯美國的原則和標準。只要客觀一點,便不難明白美國是透過TPP展示在太平洋地區的經濟話語權,是姿態多於協議最終能帶來的實質好處,也可以說是政治利益先行。
  美國與菲律賓兩國昨日在一艘美國戰艦上簽署了馬尼拉聲明,內容涉及兩國共同解決南海主權爭議;與此同時,菲律賓又向東盟提出要討論南海主權問題。老是批評中國無端敵視美國的評論員,應該多從全局觀察美國在亞洲區的種種作為。
──────────────  
空間與時間   梁建鋒
Saturday, November 19, 2011   總編會客室

  奧巴馬政府視亞洲為第二個中東,企圖憑藉軍事壓力和煽動地區的對立,令整個亞洲置於美國掌控之下。由韓戰、進攻豬玀灣、越戰、入侵巴拿馬、海灣戰爭、佔領阿富汗和伊拉克,以及剛結束的利比亞戰爭;歷史一再告訴我們,美國對於動用武力達致政治和經濟利益,從不手軟,絕不猶豫。所以,誰也不應輕視美國在亞洲的連串軍事部署,中國也必須沉著應對,用智慧來拆招。

  歷史會證明奧巴馬領受和平獎是一個笑話。很多人也有一種誤解,以為美國軍隊由文官統領,因而動武的機會比軍人政府低。簡簡單單以阿富汗為例吧,奧巴馬這位以反戰上位的總統,自上任後便盤算增兵阿富汗。他在阿富汗嘗試一種新的戰略;說它新卻又不全新,大致上是抄襲布殊而來。奧巴馬在競選時嘲笑布殊增兵伊拉克;自己上任後卻發現增兵為美軍在伊拉克戰場上取得成績,於是奧巴馬不落人後,也希望在中東戰場上打出個名堂,顯示自己也能打仗,甚至比布殊精明。奧巴馬增兵阿富汗,其戰略構想是先增兵強攻,後固守;進而加入經濟和基建援助,最後冀藉治安及民政管理權移交當地政府而成功脫身。
  可是,奧巴馬沒有意識到在伊拉克成功的策略,在阿富汗未必奏效。因為阿富汗中央政府比伊拉克政府無能,根本沒法建立有效的地方管治;此外,南北種族矛盾也情況複雜,於是奧巴馬增兵阿富汗,沒有帶來和平之餘,成績不彰。結果,自奧巴馬上任以來,美軍在阿富汗陣亡人數急升;2009年上升一倍,2010年是三倍,今年比去年稍降,但仍比2009年高,合計陣亡一千二百餘人,受傷一萬一千多人;而現時美軍的策略是轉為與塔利班談判,草草撤軍。
  阿富汗「試兵」失敗,作為三軍統帥的奧巴馬非但沒有道歉,反而強調自己會實踐競選諾言,將依計劃從阿富汗撤軍。由以反戰上台後卻向阿富汗增兵一事可見,奧巴馬用兵輕率要是在其任期內再發動戰爭,絕非天方夜譚相對而言,美國判斷中國存「非戰」之心,既不想開戰,也不會輕易動武;於是,美國深信藉直接和間接的軍事壓力,便足以令「非戰」的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向美國屈服。

  中國的處境是困難的。整體發展正處於樽頸、急需轉型的關鍵時刻;中國政府深知自己需要的是時間。遇到美國在南海和東海挑釁,中國面臨時間與空間的矛盾抉擇。國家實力是國際上唯一管用的談判籌碼,中國此時最需要的是加快國家建設的速度--這裡指的不是硬件,而是軟件。中國最欠缺的是高效和細緻化的行政管理。地方層面的管治力不足,既浪費資源,也製造大大小小的社會矛盾與危機。中國的優勢在於有可塑性,有繼續改進完善的空間。至於美國,其優勢是軍力和超級大國的威勢;缺點是國內政治制度漸呈僵化,老問題看來只能惡化而不能根治。假以時日--「時間」因而十分重要--只要中國保持穩定和健康的快速成長,國際形勢也自然會出現不一樣的局面。屆時還需要「屈從」嗎?天曉得。走著瞧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